【学习五中全会精神】董玉芝:影像中国:为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

时间:2020-11-23浏览:136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要求“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科技教育合作。”实施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影视艺术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彰显文化自信,拓宽教育视野,对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滋养优秀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发展70多年来,离不开社会和历史环境,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到进入新世纪后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影视艺术教育理念和方法日臻成熟,教育体系也逐渐完善。数字影像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的转向,新技术的应用,为影视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契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艺术教育之路。

进入新时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在开放包容、优势互补的对外合作中,影视艺术教育尊重艺术发展规律,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立足涵养文化生态,跨学科创新发展,跨领域创新实践,教育教学倾注仁爱之心,滋养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提升文化素养,不断满足人民对艺术创作人才的需求。

二、汲取艺术知识  培育创新动能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促进高校教育共享发展,才能实现互知互信、互惠互利。影视艺术教育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核心和纽带,面对新时代和信息环境的变化,要承担起服务党和国家的重任,必须适应国内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培养动能,精通艺术理论,广泛涉猎文史哲多领域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型艺术人才,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之路。

立足新发展理念,为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培养内涵式高质量影视艺术人才,强化先进教学理念,借鉴先进教学经验,组建教研团队,推进国际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平台,中外教师互补互通,建设“双师型”“创新型”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汲取跨学科的人文知识,丰厚艺术素养,融入新时代教育,书写优秀文化、区域发展、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表达人类永恒主题,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创作艺术精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影视文化传播与交流输送高端艺术人才。

三、借鉴技术优势  引领文化先锋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元文化并存的国际形势,多种文明互相交融的现代社会,文化交融互鉴,文明兼容并蓄,也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使命。影视艺术文化受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总是悄无声息的发挥着引领作用。影视艺术教育培养影视创新人才,责无旁贷,不但要有体现文化精髓的原创内容,还需要视听文化的完美呈现。

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对外合作办学的开放力度。网络信息技术和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技术赋能助力影视制作,使影视艺术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文理交叉,文文相融,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了新文科“艺术+文化+技术”建设的全部内涵。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构建适应新技术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实验室等,通过先进的实验设备提高新文科建设的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新技术在业界的前沿应用,丰富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引领文化先锋。

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明交流互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频繁,高校间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合作共赢成为可能。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科学素养和富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推动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和谐共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文澜新闻网:http://wellan.zuel.edu.cn/2020/1123/c1675a257510/page.htm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