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门思政课”——陈静远《从左翼电影到新主流电影》

发布者:毛承东发布时间:2024-05-24浏览次数:88

(通讯员:陈紫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澳门永利402官网网址开展本年度“同上一门思政课”系列特色课堂教学。

515日下午,在文济楼307教室电影学专业教师陈静远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中外电影史》思政课程。陈静远老师以《从左翼电影到新主流电影》为题,讲述了我国30年代兴起的左翼电影运动延伸至当代新主流电影的异同。课程的主要内容为:1、左翼电影运动的出现;2、左翼电影的艺术特点;3、新主流电影的艺术特点。该课程旨在通过电影的视角,分析和理解社会政治变迁对电影艺术的影响,以及电影如何在塑造和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中发挥作用。

左翼电影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电影运动,曾在中国内外交困之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成为传递进步思想,动员大众的重要工具。例如,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山之作《狂流》讲述了1931年长江流域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对抗洪灾的故事,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狂流》对于人民的力量的强调,既反映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概而言之,左翼电影虽然以宣传教化为主旨,但并没有赤裸裸地对民众发出呼求,而是力求从思想内核上启迪民众,通过电影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将社会批判和团结抗日的思想传递给广大群众,因此具有较大的思政教育价值。

新主流电影是近些年来新起的概念,主要指在保持商业电影吸引力的同时,融入了更深层次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内容的电影。这类电影通常试图在广泛的观众接受度和较高的艺术品质之间找到平衡,使其既能满足大众娱乐的需求,也能表达更深刻的社会和文化主题。新主流电影特征在于:与传统商业电影相比,新主流电影更倾向于探讨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主题,提供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人物角色通常更为丰富和多维,不仅仅是单一的英雄或反派,而是具有复杂性和真实感的个体;新主流电影也常常设计让观众进行思考和讨论的元素,激发观众对电影所探讨主题的深入思考。

课程最后,陈静远老师总结到:“左翼电影与新主流电影虽然在表现形式和时代背景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之处在于都力图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传递深刻的社会政治信息,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不公现象。两者均致力于探讨和呈现社会结构中的矛盾,用电影来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倡导社会改革与进步。此外,无论是左翼电影的直接政治倾向,还是新主流电影在商业成功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平衡,它们都试图使电影不仅仅是娱乐的工具,而是成为影响和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媒介。”

左翼电影和新主流电影都注重挖掘和表现本土文化元素,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该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为思政课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展现了电影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巨大潜力。陈老师表示使用新旧电影结合讲解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吸引学生,并根据学生反馈和新影片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

XML 地图